笑靥如花的“靥”是什么意思?它是怎么形成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笑靥如花是一个常用的成语,用以形容女子笑容甜美、面容姣好的样子。其中,“靥”字是构成这个成语的关键。那么,“靥”究竟是什么意思?它是如何形成的呢?本文将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带领读者深入了解“靥”字的内涵及其形成过程。
一、“靥”字的本义
“靥”字,读作“yè”,是一个形声字。它的左边是“月”字旁,表示与人的面部有关;右边是“亥”字,表示读音。据《说文解字》记载,“靥”字的本义是指面颊上的酒窝。酒窝,又称笑窝,是指人在笑时,面颊上形成的凹陷。酒窝的存在,使得人的面容更加生动、可爱。
二、“靥”字的演变
“靥”字在古代文献中,除了表示酒窝之外,还有其他含义。如《诗经》中提到:“有美一人,清扬婉兮。婉如清扬,婉如玉颜。”这里的“婉如玉颜”中的“婉”字,就是指面容姣好、笑容甜美的意思。而“靥”字在这里,则是用来形容女子面容姣好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靥”字的含义逐渐演变。在唐代以后,“靥”字多用来形容女子面颊上的酒窝,与“笑靥如花”这一成语相联系。至此,“靥”字在汉语中的主要含义基本确定。
三、“笑靥如花”的形成
“笑靥如花”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这里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就是形容女子笑容甜美、面容姣好的样子。后来,人们将“回眸一笑”与“笑靥如花”相结合,形成了这个成语。
“笑靥如花”的形成,得益于以下几个因素:
1. 社会审美观念的变化:在古代,人们崇尚自然、健康、美丽的女性形象。酒窝作为一种自然形成的面部特征,符合了这种审美观念。
2. 文学作品的渲染:唐代以后,文学作品大量涌现,其中不乏描写女子美貌、笑容的篇章。这些作品对“笑靥如花”这一成语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3. 语言的传承:随着时间的推移,“笑靥如花”这一成语逐渐被广泛传播,成为人们表达女子美貌、笑容的常用词汇。
四、相关问答
1. “靥”字与酒窝有什么关系?
答: “靥”字的本义是指面颊上的酒窝,后来多用来形容女子面颊上的酒窝。
2. “笑靥如花”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答:“笑靥如花”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女子笑容甜美、面容姣好的样子。
3. “笑靥如花”这个成语是怎么形成的?
答:“笑靥如花”这个成语的形成,得益于社会审美观念的变化、文学作品的渲染以及语言的传承。
4. “靥”字在古代文献中还有哪些含义?
答:在古代文献中,“靥”字除了表示酒窝之外,还有形容面容姣好、笑容甜美的意思。
“笑靥如花”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对女性美的追求,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对“靥”字及其相关成语的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