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亏一篑的篑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怎么用?
“功亏一篑”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件事情在即将成功的时候,因为最后一点小小的疏忽或失误而功败垂成,非常遗憾。其中,“篑”字是一个不常用的汉字,其本意是指用土石等材料堆砌成的土堆或土山。
一、成语的来源与含义
“功亏一篑”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据《左传》记载,当时晋国与楚国交战,晋国军队在即将取得胜利的时候,因为将领赵衰的一个失误,导致整个战局逆转,最终晋国战败。这个故事后来被用来形容事情在即将成功的时候因为一点小小的失误而功败垂成。
“篑”字在这里的意思是土堆或土山,引申为积累起来的成果。因此,“功亏一篑”的含义就是指在即将成功的时候,因为最后一点小小的失误而使之前的努力功亏一篑。
二、成语的用法
“功亏一篑”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被用来形容各种情况,以下是一些例子:
1. 在学习方面:小明一直努力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因为一次考试失误,导致最终成绩下滑,可以说是“功亏一篑”。
2. 在工作方面:公司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终于研发出一款新产品,但最后因为市场推广不到位,导致产品滞销,可以说是“功亏一篑”。
3. 在人际关系方面:两个人关系一直很好,但因为一次误会,导致关系破裂,可以说是“功亏一篑”。
三、成语的演变与影响
“功亏一篑”这个成语在历史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丰富的内涵。它不仅表达了遗憾之情,还寓意着人们在面对成功时,要时刻保持警惕,防止因为疏忽而功败垂成。
此外,“功亏一篑”这个成语还影响了后世文学创作。许多文学作品中的角色在关键时刻,因为一点小小的失误而功败垂成,这种情节设置使得作品更加引人入胜。
四、相关问答
1. 问题:为什么“功亏一篑”中的“篑”字不常用?
回答:因为“篑”字在古代文献中出现较多,但在现代汉语中,由于使用频率较低,所以不常用。
2. 问题:“功亏一篑”与“半途而废”有什么区别?
回答:“功亏一篑”强调的是在即将成功的时候因为失误而功败垂成,而“半途而废”则是指在中途放弃,没有坚持到最后。
3. 问题:“功亏一篑”这个成语在现代生活中还有哪些用法?
回答:在现代生活中,“功亏一篑”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各种情况,如学习、工作、生活等,强调在关键时刻要警惕失误,防止功败垂成。
“功亏一篑”这个成语寓意深刻,提醒我们在面对成功时,要时刻保持警惕,防止因为疏忽而功败垂成。同时,它也丰富了汉语成语的内涵,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