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君黄金台上意,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这首诗以其雄浑的气势、深沉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成为了中国古代边塞诗的代表作之一。
一、诗的背景及作者简介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杜甫并称为“李杜王”。王昌龄的诗作以边塞诗最为著名,其诗风豪放、激昂,善于抒发边塞将士的豪情壮志。
《出塞》这首诗创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当时王昌龄正在边疆任职。这首诗通过对边塞将士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和对边塞将士的敬意。
二、诗句解析
“报君黄金台上意”,这句诗中的“报君”指的是向皇帝报告,黄金台是古代帝王举行大典的地方,象征着皇权。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皇帝的忠诚和对国家安危的关切。诗人希望皇帝能够关注边疆,重视边防,以保国家安宁。
“提携玉龙为君死”,这句诗中的“提携”意为扶持、携带,“玉龙”是指宝剑。这句诗描绘了边塞将士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精神风貌。他们愿意携带宝剑,为国家和皇帝献出生命。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句诗表达了边塞将士对家人的思念之情。由于边疆环境恶劣,与家人相见无望,他们只能通过传递信息来报平安。这句诗充满了深情和无奈,让人感受到边塞将士的孤独和辛酸。
三、诗歌的艺术特色
1. 情感真挚:王昌龄的《出塞》以真挚的情感描绘了边塞将士的英勇事迹,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2. 意境深远:诗中描绘的边塞风光、战争场景以及将士们的英勇形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3. 语言精炼:王昌龄运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将复杂的情感和丰富的意境融入诗中,使诗歌更具艺术魅力。
4. 结构严谨:诗歌结构紧凑,层次分明,首尾呼应,使整首诗浑然一体。
四、相关问答
1. 《出塞》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答:《出塞》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
2. 《出塞》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答:《出塞》这首诗创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当时王昌龄正在边疆任职。
3. 《出塞》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答:《出塞》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和对边塞将士的敬意。
4. 《出塞》这首诗中的“报君黄金台上意”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报君黄金台上意”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皇帝的忠诚和对国家安危的关切。
5. 《出塞》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有哪些?
答:《出塞》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有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精炼、结构严谨等。